Findings on Chinese Support for QWERTY in TalkBack Source Code 从talkback源码讨论 中文X盲人手机键盘输入

:bangbang:personal notes. need revision and translation

先推荐三篇入门科普文章

汉字输入法的不完全发展史 [打字系列Vol.6]
验证码是如何把盲人拒之门外的 [无障碍系列 Vol.4]
盲人是怎么用手机打字的 [打字系列Vol.3]

语音转文本输入以及有些人会不好意思在公共场合发声输入

6个点盲文输入方式(编码映射到26个字母的输入)

  • 我还没检查Andorid Braille Keyboard 是否有中文输入者通过6点输入字母——拼音——同音汉字选择——正确目标汉字🎯

但当26键遇上talkback,在英文的情况下, 如何确认输入是否是一个正确完整的单词?
当要输入hello world 时,听到的是 h-e-l-l-o-按空格-hello-w-o-r-l-d-按空格- world
也就是说空格标志着一个单词的输入完毕

但是在中文里,需要从拼音(26个字母)转化成汉字, 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相同发音的备选字
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办法通过组词来区分发音接近的字,是的, talkback也是这样做的。
talkback维护了一个七万多行 仅仅2MB的json dict文件来实现。 在我测试并查看源码后发现了非常多的问题。
(待更新)
也可能讲中文的盲人并不用手机26键来输入,之后需要查更多资料验证。 但我确认看到过争渡读屏软件的开发者确实是用物理键盘输入的,也就是我还需要测试windows/macos的情况来推测实现方式,以及观察android中的问题在经过小米、华为等品牌客制化os的设备上是否存在优化。

今天发现了一本书和一个很有意思的斯坦福历史教授 Tom Mullaney x.com ,他有一本专门研究中国typewriter发展历史的书。
比较惊喜的是我之前注意到的艺术家徐冰给他写了推荐序(跟我的甲骨文和cv项目灵感来源有关)。

阅读中的最大的感受 HCI和历史学之间的间隙, Tom Mullaney 的书中有很多熟悉的史学研究视角与方法下的得出的启发性结论。我想也跟literature review的时间范围有关系,过去的文章电子化和开放度不够。上个世纪40年代50年代的文章中呈现的,和现在一致的困境与痛点问题,就容易被现在的年轻人忽略。
我之前在思考为什么airwriting没有跟手机输入法集成, 就忽视了2012年的时间节点。 在那个节点, iPhone和优秀的安卓手机某种意义上还是属于奢侈品一般的存在,就像vision pro之于2024年。 另一方面是这应该超出了hci的范畴,这样的角色该交给工业界,也就是产学研合作。